“躺瘦”成真?800元/支的降糖药成网红减肥药,专业人士这么说
导读:当前社交媒体的新药“教育”所带来的影响,远远大于药厂的宣传。 作者 | 第一财经 邹臻杰 “目前,市场上的司美格鲁肽已经被‘炒’到了800元/支,需求还在不断攀升。今天我就又收到了500支的预订量,但各大医院都断货了。”陈禾(化名)是河南郑州一家内分泌药品代理商的负责人,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原先挂牌价为650元/支(每支1.5ml)的司美格鲁肽已经上涨了约三成费用,某些医美机构甚至开出了2000元至3000元/支的价格。 陈禾既是代理商,也是司美格鲁肽的亲身使用者。他告诉记者,根据不同的基础体重,“打完一针至少可以瘦下来6斤,需要分多次自行进行注射且要掌握好量。但这药副反应也很大,常常会让人肠胃不舒服、呕吐,身边还有些朋友有腹泻情况。” 司美格鲁肽“一针难求”的背后,是需求导向还是市场推动? 一方面,今年初开始,小红书、快手等移动应用上,不乏美容博主针对司美格鲁肽开展“居家使用”测评,“见效快”是他们所说的共同点;另一方面,11月以来,一些专业医生也对外发声,提醒该药物“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”“会产生一定依赖”“谨慎且遵医嘱使用”,但效果甚微。 第一财经记者在多方调研后发现,超适应证、药物滥用是司美格鲁肽“火爆”背后的真实成因,但如何引导健康减重观念、监管处方药合规流通,是亟须多方来共同解决的难题。 “超适应证”和背后风险 司美格鲁肽,属于“GLP-1受体激动剂”,其本身是一种降糖药,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同时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,来达到降糖的目的;但它同时可以抑制下丘脑的食欲中枢,延缓胃的排空,降低能量摄入,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。 作为一款处方注射类药物,司美格鲁肽在临床使用源头上,需要遵循哪些严格规定? 国内减重代谢相关标准制定人、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减重代谢外科主任张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从司美格鲁肽获批的适应证来看,包括适用于成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,和适用于降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Ⅱ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。但是,该药品在国内没有获批用于肥胖症的治疗。 张频同时称,该药品的不良反应,一方面表现在胃肠系统疾病,十分常见的有恶心、腹泻,呕吐也是比较常见的,这些反应的严重程度为轻度或中度且持续时间较短。另一方面,也包括了急性胰腺炎、心率加快等。 事实上,司美格鲁肽受到全球及国内肥胖人士的“青睐”,缘于多个机构将此类药物看作是解决“肥胖症”问题的重要临床路径。 全球有近20亿人超重或肥胖,同时肥胖率还呈上升趋势。中国的肥胖人口也在增长。2021年,中疾控在《柳叶刀》杂志发布中国成年人身材的最新数据。研究表明,2018年我国18~69岁的成年人中,肥胖人士占8500万左右,男性和女性分别达到4800万、3700万。 有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曾表示,减重药的全球销售额有望在2030年达到500亿美元,目前的全球销售额则仅有24亿美元。在这一领域,礼来、诺和诺德等著名药企蓄势待发。 张频表示,目前“肥胖症”是有一定的临床评判依据的,包括了体重指数和肥胖相关的并发症,比如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脂肪肝等。但在回归正常体重过程中,最为关键的禁忌在于“认知错误”——包括轻易就放弃了对于生活方式的干预,以及在减重的过程中急于求成,只是追求速度。 “目前,司美格鲁肽在国内未获批‘肥胖症’这一适应证。这是考虑欧美和亚洲人群存在一定差异。因此,如果在国内,要用这个药物来减肥的话,属于超适应证的应用。”国内一位内分泌领域临床专家告诉记者。 “一般来说,该药物的使用,需要在寻求医生咨询的基础上,由医生诊断认为你确实属于‘肥胖症’且已经出现了一些并发症,才有可能开具这一处方。”该临床专家说,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畸形的市场需求挤压,司美格鲁肽目前在多个医院“断货”,反而会使得糖尿病患者无法得到正常治疗。 该临床专家还表示,包括此前市面上一度很火的减重药物利拉鲁肽、度拉糖肽、艾塞那肽等药物,其实和司美格鲁肽是一个家族的,只是司美格鲁肽的效果更好一些。“强功效引发了用户的需求,但与其为了追求暂时的减重去承担巨大的风险,还不如养成长期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。另外,市场真正应该关注的,是一些因肥胖而导致并发症的人群。” 谈及减重领域的新技术、新疗法,张频则告诉记者,药物方面,有肠促胰素的单受体和多受体激动剂,以及胰淀素;新型医疗器械方面,有口服水凝胶、十二指肠套管,以及胃水球;而在新型代谢手术术式方面,目前,也有袖状胃切除术、单吻合术十二指肠转流术(SADI-S)等,来解决一些减重疑难问题。 拓展适应证求新增长 从全球范围来看,药企正加速在“肥胖症”这一市场中的布局。 诺和诺德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,2021年4月,FDA(美国食药监局)就批准了司美格鲁肽注射剂在“肥胖症”上的适应证,“今年5月,我们的司美格鲁肽口服片剂已经在国内递交了上市申请并获受理,最快预计明年上半年可以上市。” 而谈及国内外市场司美格鲁肽的全面“断货”,该负责人则解释称,“断货”的原因,一方面是因为司美格鲁肽原料是在海外生产,再拿到国内进行分装的,其对于生物制剂GMP(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)车间的高要求决定了其生产过程和周期较长;另一方面,全球疫情也使得进出口、海关等程序有些滞后。 作为已在国内布局多个糖尿病药物管线的(603087.SH),旗下“GLP-1受体激动剂”GZR18也正在进行适应证为肥胖及超重体重管理的Ib/IIa期临床研究,“在此前已有的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,GZR18在体内药效学试验中,单次或多次连续给药后,在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模型上GZR18具有优异的降糖和减重疗效,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。”甘李药业GZR18研发人士告诉记者。 此外,礼来制药的GLP-1R/GIPR双重激动剂“替尔泊肽注射液”也于今年9月在国内申报上市,适应证为Ⅱ型糖尿病。 一位医药投资人士告诉记者,上述药企通过申请“肥胖症”适应证,来获得新的增长曲线,这是一种战略布局。“但速度一定要快,第一家、第二家获批应该还有市场,但第三家或许就很难。”他还认为,要注意当前社交媒体的新药‘教育’所带来的影响远远大于药厂的宣传,“未来,通过社交媒体来提供科学、精准的内容也是药企需要践行的社会责任”。 尽管如此,司美格鲁肽仍被认为存在一定的“药物滥用”。 “目前盛行的健康管理,很多要求是逆人性的。在我国,健康管理服务由具有执业资格的“健康管理师”来提供。用户支付了健康管理的费用,却不一定得到明显效果,但司美格鲁肽却可以让用户在保持原来生活习惯的同时,得到减肥效果。”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Health创始人赵衡对记者表示,已有一些国际案例显示,一旦停用该药物,减重效果就出现不同程度反弹;但如果长期使用,会形成依赖。 赵衡表示,该药物的强功效,会导致健康管理公司等机构也倾向推荐此药物,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“药物滥用”的风险陡然攀升,“下阶段,监管部门如何评估其是否规范、合理使用,则是需要关注的重点。” 药物滥用是指反复、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性特性或依赖性潜力的药物,对用药者的健康和社会都会造成一定损害。麻醉药品、精神药品或烟草,都是常见的易滥用药物。记者注意到,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(CDE)于今年9月22日发布《阿片类口服固体仿制药防滥用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(征求意见稿)》,鼓励申请人开发具有防滥用特性的阿片类口服固体仿制药,方式可以包括使用物理/化学屏障、激动剂/拮抗剂组合,和厌恶剂等防滥用技术。 “阿片类药物是缓解中度至重度疼痛的药物,其滥用是全球公共卫生难题。尽管司美格鲁肽还远没有达到这一程度,但也亟须引起注意。”赵衡说。他认为,还需要采取一些应对“药物滥用”的有效手段,包括通过互联网技术参与处方的开具、监测和指导,避免病患以“减肥”“健康”之名要求医生滥开处方等。
-
上一篇
-
下一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新能源车涨价肥了“黄牛”!一单能赚上万元
- 强化数据安全保障:五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》
- 饿了么在沪物资集采服务开通 未来可在app内“全能超市”入口下单
- 上半年北京二手住宅成交7.1万套,筑底回升态势显现?
- 特斯拉得州工厂投产明年将推数款新车,马斯克扬言全球市占率要到20%
- 保险如何发挥“稳定器”作用?2022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明日启幕
- 热搜第一!刘翔胜诉新东方,获赔6000元
- 外交部:中美关系的“护栏”就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
-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!北京启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百场宣讲
- 东风集团股份拟于8月25日派末期息每股0.3人民币
- 对冲基金开始抄底!三星Q2营收同比增长21%超出预期
- 2022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商界领袖:陈东升、郭广昌、刘永好、宁高宁、李东生、方洪波等上榜
- 工信部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,比亚迪海豹、小鹏P7等车型在列
- 欠薪“普遍”,国际组织建议球员不要与中国等7国俱乐部签约
- 杨德龙: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推动我国汽车行业弯道超车
- 中国制造2025,正在特拉斯与比亚迪间预演
- 两部门: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、投资等领域
- 中美经贸团队下一步会有什么安排?商务部回应
- 英国新任财政大臣再次呼吁首相辞职
- 刚刚,上海最新通报!重型1例!社区传播仍有发生,全市范围继续检测→
- 搜索
-
- 友情链接
-
- 满满正能量!《只狼》《鬼泣》义肢设定带给玩家信心
- 鹅眼:不缺科幻元素,探秘中国首个火星真实模拟体验基地
- NPL战队原班人马全部解散为引入STK整队
- 实拍:城管粗暴铲翻老太菜摊
-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内装进入尾声
- 火车时速仅有30公里,柬埔寨首相求助中国
- 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主体已封顶 今年开诊!
- 池昌旭退伍后首发博感谢粉丝 用中文录视频表心意
- 有颜有身材不代表绝对完美
- 黄景瑜出席活动 黑色套装利落帅气
- 美国一公园猫头鹰频攻击民众 警示牌意外走红
- 法国一战机因故障坠入养老院 至少造成1死5伤
- 奥地利盗贼因胡须遗落犯罪现场再度入狱(图)
- 关塔那摩在押者披露狱中酷刑:经常被打(图)
- 美国务卿再呼吁国会向奥巴马授权对IS动武
- 法国最后一名人质获释 曾被基地分支绑架三年多
- 澳总理就悉尼劫持案讲话 称作案动机或涉政治
- 多国空袭IS五个月仅在伊拉克收复1%失地
- 日本人质交赎期限24小时已过 政府仍未与IS接触
- 新西兰籍酒吧经营人员在缅甸因侮辱佛像遭逮捕
- 墨西哥一飞行员因让女歌手操纵民航客机被开除
- 英国一居室上市标价近千万英镑 尽显奢华(图)
- 联合国:中美洲长期严重干旱 导致人道主义危机
- 米兰世博会爆发抗议冲突 参展人员称心情沮丧
- 澳大利亚警方将针对警察恐袭威胁上调至“高”
- 男子用定位系统跑出“你愿嫁给我吗” 求婚成功
- 韩国称袭击美国大使嫌犯曾与朝鲜间谍有接触
- 古巴与美国将举行新一轮会谈 商讨开放美国使馆
- 利马气候大会达成最终协议 恐将最大分歧搁置
- 日媒:安倍战后谈话或写入“反省”但不愿道歉
- 德国极右领袖扮希特勒玩自拍招致批评 宣布辞职
- 英拉遭弹劾 泰国红衫军怒斥当局“最高挑衅”
- 澳洲驻港总领事官邸遇窃 失财10万元无人受伤
- 韩国32名救援队员启程前往尼泊尔 共派遣54人
- 日本众院选举执政联盟大胜 安倍保住首相一职
- 金正恩可能将出席亚非峰会亮相首脑外交舞台
- 朝鲜万余特种兵参与训练 欲将洒农药飞机渗透其中
- 卡塔尔制全球最大国旗庆国庆 可覆盖7足球场
- 韩亚航空仁川至广岛航线因事故停运 现已恢复
- 金正恩亲定战机训练方案 赞女飞行员英雄(图)
- 美白宫入口收疑似炸弹 特工酒驾险将其轧过(图)
- 普京露面粉碎生病谣言 电视播出普京谈工作画面
- 外媒:1名美国人非法进入朝鲜 谴责美外交政策
- 中国男子涉嫌在韩杀死女友并碎尸被拘捕(图)
- 俄正式指控两名杀害反对派领袖涅姆佐夫嫌疑人
- 英拉面临刑事指控最高10年刑期 或扰乱泰国政局
- 俄媒称金正恩5月或受邀受访俄罗斯 中方回应
- 德国汉堡建筑墙上涂防水涂料对付随地小便者
- 英国安德鲁王子性丑闻发酵 原告要求其出庭作证
- 外媒:赎金支付期限已至 日本两名人质生死未仆
- 情报人员帮助3名英国女学生投奔IS被抓
- 揭秘主要国家领导人年薪:奥巴马40万美元最高
- 英媒:全球海洋塑料垃圾5万亿块 重量超2艘游轮
- 美国突查赴美产子中心 中介仍建议骗签
- 乌克兰一居民区遭火箭弹袭击 造成至少10人死亡
- 尼泊尔文物震后遭劫掠 古建筑构件能卖数万美元
- 美国女记者不断追问 受访者尿裤子画面被直播
- 豪华图书随泰坦尼克沉没 书上镶嵌上千颗宝石
- 美国机场无主行李上架出售 二手内裤销售火爆
- 美国老汉在海上漂流12天生还 仅靠捕鱼果腹(图)
- 乌民间武装:乌军士兵近600人死亡 44人已投降
- 巴尔的摩抗议活动蔓延 美国多地举行示威声援
- 日本大分市一炼铁厂发生爆炸 暂无人员伤亡
- 日本发表2014年度汉字 “税”字入选
- 安倍战后70周年谈话不使用“侵略”关键词
- 新加坡总理调整内阁 华人陈振声将成工运领袖
- 美国宇宙神火箭发射4颗卫星 研究磁场相撞现象
- 美杂志评选年度最佳发明 监狱“蓝色房间”入选
- 外媒:金正恩“坐骑”疑似美国产小型飞机(图)
- 英国副首相支持自查是否涉美国中情局酷刑事件
- 10岁华裔女童有望成美国最年轻国际象棋大师
- 日一航企空姐穿迷你短裙制服 网友担心走光
- 比007特工更刺激:2014年度最震撼垂直速滑
- 奥巴马听取悉尼人质事件简报 美国领事馆疏散
- 印度前总理辛格遭腐败调查可或被判终身监禁
- 日本政府焦急应对IS绑架人质:反恐还是救人?
- 以色列推“世界最小圣经”:仅有芯片大小(图)
- 英商家黑人黄种人娃娃标价低于白人娃娃引众怒
- 俄否认普京生病 称其握手力度能弄伤对方的手
- 美古会谈结束 恢复外交关系获进展人权分歧严重
- 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首次环球飞行 将历时5个月
- 双面变异牛诞生引围观 农场主以400美元出售
- 近千名华裔韩裔美国会抗议示威 要求安倍道歉
- 俄前副总理遇害案第6名嫌犯引爆炸弹自尽
- 奥巴马谈巴尔的摩骚乱:应伸张正义澄清真相
- 美国每年8亿美元彩金无人领 多人错失成富翁机会
- 亚航失事客机机身出水失败 25日再尝试打捞
- 意大利一华人男子猝死家中 死亡原因待查
- 日本网友买扇贝当下酒菜 发现内有珍珠(图)
- 印度被杀强奸嫌犯被指曾遭人勒索 涉案或系诬陷
- 韩国土部将查大韩航空副社长迫使飞机掉头事件
- 希腊600万人民币出售“地中海最美小岛”(图)
- 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 美国公开批评中方表态欢迎
- 高仓健临终手记曝光:回顾人生片段 讲心酸经历
- 也门面临政治真空危机 基地组织或将借机扩张
- 澳摄影师拍黑白照片780万售出 系全球最贵照片
- 美国第一夫人参加圣诞节目穿天价套装引争议
- 英国凯特王妃临近分娩 已住进圣玛丽医院
- 韩民众举金正恩画像抗议 朝媒称最高尊严遭亵渎
- 日本富士电台因人质事件暂停播放暴力内容动画
- 英国王子性丑闻女主角再抖猛料 自称是“性奴”
- 奥巴马访问印度将首次参与印度国庆阅兵
- 欧盟最高外交官将访问古巴 欲推动双边关系前进
- 俄副总理承认经济困难 称民众愿为普京节衣缩食
- 韩媒:金正恩取消访俄或因无法得到“最高待遇”
- 马总理就MH370失联1周年发声:心和他们亲人同在
- 安倍向德说明中国“强硬” 日媒抱怨德亲中疏日
- 英媒:全球海洋塑料垃圾5万亿块 重量超2艘游轮
- 新加坡总理调整内阁 华人陈振声将成工运领袖
- 揭秘主要国家领导人年薪:奥巴马40万美元最高